一个青年公务员的合租生活:被中介坑和室友斗气

2014年03月20日03:20  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
 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都经历着“合租生活”。 CFP供图 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都经历着“合租生活”。 CFP供图

  本报记者 骆沙 实习生 杨之光

  2014年3月10日,张倩(化名)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帖子:“隔壁‘大哥’因工作调动要离开北京了。走得匆忙,‘大哥’还被某黑心中介克扣了4个月的房租。刚回家一看,隔壁已经换人了。中介迅速找到了两位新室友,又得重新适应一遍了。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吧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。”

  因为年龄最大,在这间合租屋内,刚刚搬走的住客被称为“大哥”。

  合租房里的火药味

  2013年7月,张倩毕业于北京某高校国际贸易专业,目前就职于北京一市属机关。

  和绝大多数在京打拼的青年人一样,她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。原本两室一厅的房子,客厅被打了隔断。南向主卧租给了一对夫妻,张倩选择了面积较小的北向次卧。“采光差点,但是比主卧便宜几百块钱。”这是主要理由。

  已经选择离开的“大哥”,原本住在客厅的角落。中介用自制的隔断围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,一张床、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,连同“大哥”,一起被圈在其中。

  来自五湖四海的合租者常常会产生各种摩擦:公用厨房和洗手间带来的不便、水电费均摊引发的口水战、“夜猫子”室友大半夜放音乐影响了睡眠……很多时候,张倩都对这几位合租者充满无奈。不久前,她刚刚同“大哥”爆发了一场无言的战争。

  这次局部冲突的导火索是采暖问题。这套不足80平方米的两居室并非集体供暖。在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北京,自供暖带来很现实的问题:费用较高,而且要租户个人承担。

  “粗算下来,如果从早到晚一直开暖气,每人每月要多掏1000多块钱。要是晚上回来开,也得多掏400多块钱。”张倩算过这笔账,“开着,的确费钱;不开,冷得要死。”

  作为一个月收入3000元出头的机关新人,她很心疼这笔开支。不过,室友似乎比她更心疼。于是,一向抠门儿的“大哥”与怕冷的江南姑娘间开始了明争暗斗。

  一个周日上午,张倩在自己的小屋里贴着暖气包取暖。10分钟后,暖气变得温热;半小时后,微凉;1个小时后,张倩觉得“我比暖气还热”。“开关又被大哥关了。”查看时,她发现阀门处于关闭状态,便又打开了暖气。

  午饭过后,寒意再次袭来。张倩再打开。于是,整个下午,你开,我关;你关,我再开。“不记得重复了多少次。”她回忆道。

  晚饭时分,俩人同时出现在了厨房。张倩明显感觉到了“尴尬的气氛”。因为赌气,她故意将水龙头开到最大,目的是“让抠门儿‘大哥’心疼得牙痒痒”。“大哥”也不示弱,把菜叶子摔在地上,让有洁癖的张倩很不自在。

  “一个好好的周末就这么搅和了。”她说,“这样的矛盾几乎隔几天就会出现。可能在他们眼里,还觉得我是个‘刺儿头’呢。搬家计划酝酿了无数次,但最终泡汤。我和父母商量过,他们说的有道理,再怎么换室友,都会有摩擦,何必瞎折腾呢。”

  10月的一天,张倩在家洗澡,洗到一半燃气没了。后来她用冷水洗完,第二天便发烧了。“房子的水、电、燃气卡都在中介那儿,他们忘了充钱。”她说,“真是想吵架都不知道找谁。”

  更让她“上火”的是房屋的门锁。“有一次回家我拿错钥匙了,居然用办公室的钥匙打开了我的房门。我想和室友一起向中介反映问题,结果没人理我。还有就是窗帘的问题。到现在为止,因为墙上没打洞,我的房间连窗帘杆都没有。后来我在墙上贴了一排挂钩,拉了根绳子,总算把窗帘挂起来了。”张倩说。

  “挑了半天,还是被中介坑了”

  2013年9月初,张倩接到了北京某市属机关的上班通知。电话里,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:“有没有集体宿舍?”对方告诉她,没有分房,没有集体宿舍,也没有租房补助。这个答案让她很失望。当时,她还暂住在同学家里。好友和同学都在六七月入职了,张倩找不到熟悉的人合租。

  “正规中介一般不提供合租房源,而且中介费也很高,所以我只能在各种网站、论坛上找房子。”那几天,她将能想到的常用网站翻了个遍。“我的策略就是地毯式搜索,找个便宜的好房子。有几次电话打过去,那边的人就说,‘你不是早上才问过吗,怎么又打来了?’找得太多,自己都糊涂了。”

  最初,她坚持要为自己寻找一套独立的居所。第一次选中的房子是一套单身公寓。房子很小,只放得下一张床、一张桌子,但是拥有独立的卫生间、厨房,月租1200元。地点位于东五环外,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步行大约10分钟。

  不过,实地看房后,张倩发现了很多问题。“安全性不好,公寓里面的人特别杂。要是晚上自己回来,还挺害怕的。而且水电费都是按商用计算,整体费用挺高的。”她说。

  这次看房下来,她大概明白了行情。“按照我的预算,要想住在地点好、治安好的地方,不太可能租一整套房子。”

  虽然极不希望选择合租,但随后,张倩还是开始寻找合租信息。她第二次选中的房子位于东四环外,发布消息的是二房东。这名二房东从房主手里租下了整套房子,自己住在主卧,次卧出租。“1600元一个月,我觉得价格、地点都不错。”张倩说。

  但是看房那天,张倩又打了退堂鼓。刚进门,她便被二房东大声呵斥“请换鞋”;走进洗手间,后面的人又大喊“别碰我毛巾”;想看看卧室,身后又传来“别开窗户,风大”的指令。“相处了几分钟,我觉得压力好大。第一次见面都是这样的情况,以后住在一个屋檐下肯定难免争吵。”她认为。

  之后看的几套房子,要么价格便宜房子差;要么地段好装修好,但严重超支;要么性价比整体不错,但室友很不友善。那一个星期,张倩觉得自己“一直在原地打转,忙碌却毫无成果”。“前前后后看了不下10套房子。”她回忆道。

  一天晚上,她很失落地拨通了父亲的电话。“其实也不知道说什么,就是觉得委屈。”她说,“如果这个时候在家,应该刚吃完饭,和他们一起看电视呢。”

  张倩是家中的独生女,在浙江老家,她有一间很宽敞的卧室,从没想过“在自己家,还要小心翼翼地与别人相处”。

  最终,张倩仓促地选择了现在居住的房子。“当时就是着急了,因为马上要上班了,还得搬家。后来才发现,挑了半天,还是被中介坑了。”她说。

  那条房源信息来自某网站。帖子里描述称:全新房源,月租金1000元,集中供暖、地铁沿线。“看照片,房子确实很新,像刚装修过的。我觉得价格也合适,就想去看看。”

  谁知,见面后,张倩便陷入了被动。“房租一下涨到1600块钱。我说,不是说1000块钱吗,他们说‘打错了,就是这个价’。”一旁陪她的同学劝说:“这已经是我看过最新、最好的房子了。”加上第三天便要入职,张倩急忙交了100元订金。

  搬入这套房子后,问题接踵而来。这套面积不足80平方米的两居室,张倩是第一名入住者。签合同时,中介信誓旦旦地说:“放心,我们找的合租户一定都是女的。客厅不会打隔断,加上你最多住两户。”很快,新的住户到来:一户是住主卧的夫妻;另一户就是住在客厅隔断的“大哥”。

  为了这个事,张倩不止一次打电话质问中介。但对方说:“这事我们控制不了,人家要租也不能拒绝。”

  2014年3月,一份《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》显示,在京工作的青年中,居住自有住房的占23.5%,与父母亲戚同住占24.3%,租房居住占52.2%。其中,租房者居住状况相对较差,租房市场侵权现象严重。

  “违约、侵权是常有的事。租房者没有任何话语权。你不租,想租的人多的是。”张倩很清楚自己在这份合约中的地位。

  新装修的房子,油漆味特别大,没几天她便感觉眼睛刺痛;第一个周末,她被楼上装修的轰鸣声惊醒;小区还未完工,每天进出,都要穿过一条泥泞的便道;厨房没有抽油烟机,因为中介说“要等人住满才给安装”,所以前两个星期只能煮面;洗手间里有一台很脏的二手洗衣机,在洗衣服前,张倩不得不把它先清洗一遍……

  “什么情况,客厅‘大哥’的隔板墙居然裂了,装修质量令人担忧。”“两个电梯都停用了?我可是住在17层啊!”“窗户坏了,中介到底什么时候来修啊。”……苦中作乐,张倩不时将自己的合租囧事分享到朋友圈。“居然有不少小伙伴点赞。”她调侃,“估计不少人都感同身受。”

上一页12下一页

分享到:
收藏  |  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已收藏!
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
知道了

0
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习近平在河南兰考朗诵旧作追思焦裕禄
  • 体育亚冠国安2-1水手 CBA总决赛I北京胜新疆
  • 娱乐警方:李代沫等8人疑属吸毒贩毒团伙
  • 财经楼市供需格局逆转 业内称或再现2008年
  • 科技第一线:民营银行,馅饼还是陷阱
  • 博客马航事件中美暗战:数据涉及机密?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川师佟丽娅PK韩国美女教师生活照(图)